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黄精产地初加工产品的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分级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黄精产地初加工产品的生产、流通和质量控制。
Title:Quality Grading of Initial Processing Products of Polygonatum from Origin - DB43T 2104-2021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2104-2021《黄精产地初加工产品质量分级》是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黄精在产地的初加工过程,确保产品质量达到一定的分级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原料要求
标准明确规定了用于初加工的黄精原料必须是新鲜或冷藏保存的新鲜黄精块根。原料应无腐烂、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并且要求保持良好的色泽和气味。这一规定确保了进入加工环节的黄精具有基本的质量保证,为后续加工奠定了基础。
加工工艺
标准对黄精的清洗、蒸制(或煮制)、干燥等关键步骤提出了具体要求。清洗需彻底去除泥土和杂质;蒸制或煮制的时间与温度需严格控制,以保证黄精内部有效成分的转化和稳定;干燥过程则需采用适宜的方法,如烘干或晒干,确保成品含水量符合要求。这些工艺细节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品质和保质期。
质量分级
根据外观、色泽、气味及内在质量指标,标准将黄精分为三个等级:优级品、一级品和二级品。优级品要求外形完整,色泽均匀,无明显杂质,且内在质量指标如水分含量、总灰分含量等均达到较高标准。一级品和二级品的标准依次降低,但都需满足基本的质量要求。这种分级制度便于市场交易和消费者选择,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质量目标。
检验方法
为了保障分级的有效性,标准还详细规定了各项质量指标的检验方法。例如,水分含量的测定采用烘干法,总灰分含量的测定采用灼烧法等。这些科学合理的检测手段能够准确反映黄精的实际质量状况,为产品分级提供依据。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DB43/T 2104-2021不仅涵盖了从原料到成品全过程的技术要求,而且建立了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于提升黄精产业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