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双季稻高产高效水肥协同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品种选择、育秧技术、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与储存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内双季稻种植中的水肥协同管理技术应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igh-yield and Efficient Water-fertilizer Coordination of Double-cropping Ri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2094-2021《双季稻高产高效水肥协同技术规程》是湖南省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的水肥管理措施提升双季稻产量和经济效益。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灌溉方式与水量控制:标准规定早稻和晚稻在分蘖期应采用浅水勤灌的方式,保持田间持水量70%-80%。这一措施有助于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养分吸收效率。例如,在分蘖初期若水量不足可能导致植株生长缓慢,而过多则易引发病害。
2. 肥料施用原则:强调氮磷钾合理搭配使用,建议每公顷施纯氮量为150-180公斤,并将总氮量的60%作基肥施入,其余作为追肥分期施用。这样可以避免一次性施肥过量造成浪费或污染环境。
3. 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提倡采用喷灌、滴灌等现代化灌溉手段,减少水分蒸发损失。同时要求根据土壤质地、天气状况调整灌溉频率,确保作物生长所需的最佳水分条件。
4. 病虫害综合防治:结合测报数据适时开展统防统治,优先选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化学药剂,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此外还应注意轮作休耕制度,改善农田生态系统平衡。
5. 机械化作业推广:鼓励使用插秧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进行播种收获,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也降低了因人工操作不当带来的风险。
这些内容都是为了实现双季稻种植过程中水资源和肥料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实际操作时还需结合当地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