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双季超级稻氮肥后移壮穗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及操作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内双季超级稻种植过程中氮肥后移壮穗技术的应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Late Nitrogen Application to Enhance Panicle Development in Double-season Super Ri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双季超级稻氮肥后移壮穗技术规程(DB43/T 2095-2021)是一项专门针对湖南省双季稻种植区的高效施肥技术规范。这项标准通过优化氮肥施用时间与方式,有效提升超级稻产量和品质。以下将对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该规程适用于湖南双季稻产区采用两系或三系杂交稻品种种植的超级稻田间管理。这表明该技术主要面向湖南地区的特定水稻种植模式,具有很强的地域针对性。
二、术语和定义
规程中明确了“氮肥后移”这一核心概念,即在传统施肥基础上适当推迟追肥时间至幼穗分化期至抽穗前,以适应超级稻后期生长需求。同时规定了“壮穗期”为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抽穗开花结束的阶段,这是决定稻谷产量的关键时期。
三、施肥原则
规程强调“适量、适时、分次”的施肥原则。适量是指根据土壤肥力水平确定总施肥量;适时则要求掌握好施肥时机;分次则是指将肥料分成基肥、分蘖肥、穗肥多次施用。其中特别提到穗肥应在倒3叶露尖时施用,用量占总氮肥量的30%-40%,这样可以促进穗大粒多。
四、具体施肥量
对于每公顷的施肥量,规程建议纯氮总量控制在225-300公斤之间。具体分配如下:基肥占30%-40%,分蘖肥占20%-30%,穗肥占30%-40%。磷肥按五氧化二磷150-225公斤/公顷施用,钾肥按氧化钾180-270公斤/公顷施用,并配合锌肥等微量元素肥料使用。
五、施肥方法
规程指出,基肥应深施并结合整地;分蘖肥应在插秧后7-10天内施入;穗肥则需在幼穗分化期至抽穗前施用,可采用沟灌结合施肥的方式,确保肥料均匀分布于根系密集区域。此外,还提倡使用缓释肥或控失肥,减少养分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六、注意事项
规程提醒,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避免暴雨导致肥料流失。同时,要注意观察植株长势,若出现徒长现象应及时采取措施抑制茎秆过长,防止倒伏影响产量。另外,还应注意病虫害防治,合理安排灌溉排水,保持适宜的田间湿度。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DB43/T 2095-2021标准不仅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而且涵盖了整个栽培过程中的多个细节,为实现双季超级稻高产稳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