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评价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及评价报告编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内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的效果评价及相关管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valuation of Mangrov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Enginee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Z 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2410-2023《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评价技术规程》是广东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的评价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广东省内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的评价活动。这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地域和对象,确保了评价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术语和定义:
- 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具有特殊生态功能的木本植物群落。
- 生态修复:通过人工措施恢复或重建受损生态系统的过程。这些定义为后续评价提供了清晰的概念基础。
3. 评价指标体系:
-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丰富度、种群密度等。这是衡量生态修复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
-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如防风消浪、固碳释氧等。反映了红树林对环境和社会的实际贡献。
- 恢复效果:基于修复前后的对比分析得出的结果。需考虑自然恢复与人为干预的比例。
4. 评价方法:
-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被推荐使用。例如,在评估生物多样性时,可以通过现场调查记录物种数量,并结合遥感影像进行空间分布分析。
- 数据采集应遵循科学性和客观性的原则,确保信息的真实可靠。
5. 报告编制要求:
- 报告内容应涵盖项目概况、实施过程、评价结果及建议等方面。
- 需要附上详细的图表资料作为支撑材料,便于理解和验证结论。
6. 持续监测与反馈机制:
- 强调建立长期跟踪监测体系的重要性,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 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
以上条文构成了整个标准的核心框架,对于指导广东省内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的规范化管理和成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