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退塘还林区红树林生境恢复的基本原则、适用范围、前期调查与评估、生境改造、树种选择与种植、后期管理及监测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内退塘还林区域的红树林生境恢复工作,为相关项目的实施提供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angrove Habitat Restoration in Retired Fishpond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Z 73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2411-2023退塘还林区红树林生境恢复技术规程》是广东省针对退塘还林区域红树林生态系统恢复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以下对规程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广东省沿海地区因养殖塘改造为红树林湿地的生境恢复工作,包括规划、设计、施工和后期管理等环节。此规定明确了标准的地域性和对象性,确保了操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对“退塘还林”、“生境恢复”、“红树林湿地”等关键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退塘还林”指将原本用于水产养殖的池塘恢复为红树林自然状态的过程;“生境恢复”强调通过人工干预使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恢复正常。这些定义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统一的语言基础。
三、规划与设计
在规划阶段,要求充分考虑当地自然条件如潮汐、土壤类型等因素,并结合遥感影像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设计时需遵循最小干扰原则,合理布局种植区域,预留必要的生物通道以维持物种间的交流。同时,应制定详细的工程实施方案,包括苗木选择、种植密度及养护措施等内容。
四、施工技术要点
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做好场地准备,包括清除杂物、平整土地等工作。对于盐碱度过高的地块,可采取客土改良或设置地下排水系统的方法降低盐分含量。苗木的选择至关重要,宜选用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本地树种。种植方式可以采用单行栽植或多行混交的方式,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此外,还需注意控制好栽植深度和间距,保证幼苗能够顺利扎根生长。
五、后期管理
恢复后的红树林需要长期的维护管理。主要包括定期巡查病虫害情况,及时清理枯枝落叶,适时修剪过密枝条等。特别要注意防止人为破坏,比如非法捕捞、乱砍滥伐等问题。当遇到极端天气事件(如台风)时,要迅速组织力量进行应急处理,减少损失。
六、监测评估体系
建立完善的监测评估体系对于掌握恢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监测内容涵盖植被覆盖率变化、鸟类栖息地质量改善程度等多个方面。通过连续多年的数据收集与分析,可以客观评价整个恢复过程的效果,并据此调整优化后续策略。
七、附录部分
附录中提供了常见红树林树种名录及其生物学特性简介,还给出了典型案例供参考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助于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本标准。
总之,《DB44/T 2411-2023退塘还林区红树林生境恢复技术规程》从多个维度规范了红树林生态系统恢复的技术流程,对于推动广东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类似项目的实施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