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无机类建筑废弃物现场处理的基本要求、处理流程、技术要求、环境保护与监测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建筑工程中无机类建筑废弃物的现场处理及相关活动。
Title:Criteria for On-site Treatment of Inorganic Construction Waste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2108-2022《无机类建筑废弃物现场处理准则》是福建省地方标准,为无机类建筑废弃物的现场处理提供了规范依据。以下将对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处理原则方面,标准强调应遵循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的原则。这意味着在处理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回收利用废弃物中的有用成分,减少废弃物的数量,并确保处理后的产物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例如,在施工现场,应当设立专门的废弃物堆放区,并采取防渗漏措施,防止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其次关于分类与预处理,标准要求根据废弃物的不同特性进行分类收集。比如混凝土块、砖瓦碎料等硬质材料应单独存放,而粉煤灰、炉渣等细颗粒物质则需要密封保存以防扬尘。此外还规定了必要的预处理步骤,如破碎、筛分等操作,以提高后续再利用效率。
对于运输环节,标准明确了车辆选择及装载要求。运送时必须使用密闭式运输工具,并且不得超载。同时还要做好标识工作,标明所载物品种类及数量信息,便于追溯管理。到达指定处置地点后需经检查确认符合接收条件才能卸货。
在资源化利用方面,标准提出了具体的应用方向。包括但不限于将其作为路基填充材料、生产再生骨料用于新建筑材料制造等方面。并且特别指出如果用于生产水泥混合材或者沥青混合料,则需满足相关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
最后在监督管理上,标准要求建立完善的台账制度记录每次处理过程中的详细情况,包括时间、地点、责任人等基本信息。同时鼓励采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水平,实现全过程可追溯。
综上所述,《无机类建筑废弃物现场处理准则》不仅从技术层面给出了明确指导,同时也强化了责任意识与法律约束力,有助于推动建筑废弃物的有效管理和高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