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路工程中动力触探检测的技术要求、设备、操作方法、数据处理及成果解释。本文件适用于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地基土层性质评价及相关工程质量检测。
Title:Code for Dynamic Cone Penetration Testing in Highway Enginee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4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2093-2022《公路工程动力触探检测规程》是福建省地方标准,为公路工程中动力触探检测提供了技术依据。以下是对规程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1. 适用范围:该规程适用于福建省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路工程中采用动力触探法对土体密实度及强度进行原位测试。这明确了规程的适用领域,确保了检测方法与当地实际工程条件相匹配。
2. 术语和定义:规程对“动力触探”、“贯入阻力”等专业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动力触探”被定义为利用重锤自由下落产生的动能,通过探头将能量传递到土层中,以测定土体性质的一种原位测试方法。这一定义有助于统一行业内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3. 仪器设备要求:规程强调了动力触探仪的技术性能指标,包括锤重、落距以及传感器精度等。例如,规定锤重应为63.5kg±0.5kg,并且落距需保持在76cm±1cm范围内。这些具体数值的选择基于大量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结果,能够保证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现场操作步骤:规程详细描述了从设备安装到数据记录全过程的操作流程。特别指出,在正式试验前需要先进行预探,以便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并调整设备状态。此外还提到每完成一次贯入后应及时读取贯入深度和相应的贯入阻力值,并做好详细记录。
5. 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制:规程要求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绘制N值随深度变化曲线图,并结合地质勘察资料综合分析土层特性。同时指出报告中应当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项目概况、检测目的、使用的仪器设备型号规格、检测点位置示意图、典型剖面图及分析结论等信息。
6. 质量控制措施: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有效,规程提出了多项质量控制措施。比如要求定期校验仪器设备;对于特殊情况下可能影响测试精度的因素(如地下水位变化)则需采取相应对策加以克服;并且强调所有参与人员都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才能上岗作业。
通过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公路工程动力触探检测规程》不仅涵盖了整个检测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而且对每个环节都给出了具体指导,这对于提高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