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标本采集的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及相关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标本的采集工作。
Title:Nucleic Acid Sample Collection for COVID-19 - Part 2: Collection Methods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01T 3118.2-2022《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标本采集 第2部分:采集方法》是一项地方标准,主要规定了在采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标本时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标本类型与采集部位
标准明确指出,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主要标本类型包括鼻咽拭子、口咽拭子以及下呼吸道标本(如痰液)。对于不同类型的标本,采集部位也有所不同:
- 鼻咽拭子:采集时应将拭子沿下鼻道平行方向插入至鼻咽后壁,停留片刻后旋转取出。
- 口咽拭子:采集时需用拭子轻轻擦拭两侧腭弓及咽后壁,并在口腔内旋转几次以确保样本充分接触。
2. 标本采集工具与材料
标准对采集工具的选择提出了严格要求,包括无菌棉签、专用采样管等。具体来说:
- 使用的一次性采样拭子必须为医用级材质制成,且不得含有任何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化学物质。
- 保存液应选用含胍盐或其他有效保护成分的溶液,以保证病毒RNA的稳定性。
3. 操作人员资质与防护措施
为了保障操作安全性和准确性,标准强调了操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和防护装备穿戴的重要性:
- 所有参与标本采集工作的人员都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熟悉相关流程和技术要点。
- 在采集过程中,工作人员需佩戴一次性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个人防护用品,同时注意手卫生。
4. 标本标识与运输
正确标注标本信息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关键步骤之一:
- 每个标本容器上都应清晰标明患者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采集日期时间、标本种类等内容。
- 标本应在采集后尽快送至实验室,在常温下保存不得超过4小时,若不能及时送达,则需置于低温环境中保存。
以上就是对DB6101T 3118.2-2022标准中部分内容的解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在实际应用中,请务必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确保检测过程的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