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的工作程序、内容要求、方法选择及报告编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行政区域内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工作,为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管控或修复提供依据。
Title:Technical Guideline for Risk Assessment of Construction Land Soil Pollu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T 892-2022《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是浙江省地方标准,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提供了技术依据。以下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浙江省内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工作,包括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居住用地等。特别强调了对于已知或怀疑受到污染的地块,在规划用途变更前需要进行风险评估。
2.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暴露途径”等关键术语。例如,“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存在有害物质,其浓度超过土壤环境背景值或生态风险阈值,可能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3. 风险评估流程
风险评估分为四个主要步骤:危害识别、暴露评估、毒性评估和风险表征。每个步骤都有明确的要求。例如,在危害识别阶段,需收集地块历史使用情况、污染物排放记录等信息,并确定潜在的污染物种类。
4. 样品采集与分析
对于样品采集,标准要求根据地块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采样计划,确保代表性。分析方法应符合国家或地方相关标准,优先采用经过验证的方法。同时,需注意不同深度土壤样品的采集,以全面了解污染分布。
5. 风险计算
风险计算公式为:风险 = 暴露量 × 毒性效应。标准中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模型计算出各暴露途径下的风险值,并给出了相应的风险可接受水平。例如,对于居住用地,土壤中重金属镉的风险可接受水平通常较低。
6. 风险管理建议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若风险不可接受,则需提出相应的风险管控或修复措施。如实施工程隔离、改变土地利用方式或开展土壤修复工程等。标准还强调了长期监测的重要性,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这些条文构成了整个风险评估工作的框架,指导相关人员科学、系统地开展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