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青海省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的技术要求、评价方法和等级划分原则。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范围内耕地质量的调查、评估与管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valuation of Arable Land Quality Grad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2100-2023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技术规范》是青海省针对耕地质量评价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标准明确界定了“耕地质量”、“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核心概念。其中对“耕地质量”的定义为耕地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需求的能力,这一定义强调了耕地不仅仅是土地本身,还包括其承载的生态系统功能。
土壤肥力因素指标体系是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物理、化学、生物三个方面的18项具体指标。例如,土壤质地、孔隙度属于物理性状指标;pH值、阳离子交换量是化学性状指标;而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则归于生物性状指标。这些指标的选择基于它们对作物产量影响的重要性以及可测量性。
在评价方法上,标准采用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的方式。首先通过层次分析确定各项指标权重,然后利用模糊数学理论将各单项指标得分进行综合处理得出最终的耕地质量等级。这种方法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耕地的实际状况,并且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操作性。
此外,标准还特别提到要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来调整某些特定指标的标准值。比如,在高寒地区可能需要适当降低对灌溉条件的要求,而在经济发达区域则可以提高对环境保护措施的要求。
最后,在结果表达方面,标准要求以百分制的形式呈现耕地质量评分,并将其划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每个等级对应不同的管理和改良建议,这对于指导农业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DB63T 2100-2023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技术规范》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系统化的耕地质量评估框架,对于促进青海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耕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都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