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无人机飞防植保作业的基本要求、作业前准备、作业实施、作业后处理及安全与环境保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利用无人机进行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的植保飞防作业。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rone-based Precision Plant Protection Oper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08/T 182-2022无人机飞防植保操作技术规程》是针对农业无人机飞防作业制定的技术规范。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江苏省淮安市行政区域内使用无人机进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作业活动。明确了标准的地域和业务范围,为淮安地区无人机飞防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导。
二、术语和定义
1. 飞行高度:指无人机离地面的实际垂直距离。本标准规定飞行高度应控制在1.5-3米之间,以确保喷洒均匀性和安全性。
2. 作业速度:指无人机在作业过程中的水平移动速度。推荐速度为4-6米/秒,过快可能影响喷洒效果,过慢则降低工作效率。
三、作业准备
1. 植保无人机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并通过检验合格。
2. 作业前需检查无人机各部件是否完好,包括电池电量、喷洒系统等。
3. 根据作物种类和病虫害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剂和稀释比例,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四、作业实施
1. 起降场地应选择平坦开阔地带,远离人群密集区和水源地。
2. 作业过程中应保持匀速直线飞行,避免急转弯或悬停。
3. 喷洒时应注意风向变化,逆风作业可提高药液附着率。
4. 单次作业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期间需更换电池或补充药液。
五、安全注意事项
1. 操作人员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质证书。
2. 禁止在恶劣天气条件下作业,如强风、暴雨等。
3. 作业完成后应及时清洗设备,防止残留药液对环境造成污染。
4. 建立完整的作业记录档案,包括日期、地点、作物品种、用药量等信息,以便追溯和管理。
六、质量控制
1. 作业结束后应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估,必要时可追加一次作业。
2. 定期校准无人机的喷洒量和飞行轨迹,确保作业精度。
3. 对于不同类型的农作物,应采用相应的参数设置,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以上是对《DB3208/T 182-2022无人机飞防植保操作技术规程》中部分关键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从事无人机飞防工作的相关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