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盐碱地旱田有机隔层构建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盐碱地旱田的有机隔层构建及其相关土壤改良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nstruction of Organic Barrier Layer in Saline-Alkali Dry Fiel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387—2022《盐碱地旱田有机隔层构建技术规程》是黑龙江省针对盐碱地改良与利用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
- 标准明确了“有机隔层”是指在土壤剖面中通过施加有机物料形成的具有一定厚度和稳定性的隔离层,用于改善盐碱地的理化性质。
- “盐碱地”特指含有一定量可溶性盐类和碱性物质的土地,这些成分对植物生长有抑制作用。
2. 材料选择
- 有机物料应选用来源可靠、无污染且富含有机质的产品,如腐熟的农家肥、生物菌肥等。
- 材料需经过检测确保符合相关农业投入品的质量要求,避免引入有害化学物质或病原体。
3. 施工方法
- 施工前应对土壤进行预处理,包括深翻、平整以及必要的排水措施。
- 有机物料铺设厚度一般为5-10厘米,具体厚度取决于土壤类型及目标作物的需求。
- 铺设完成后需及时覆土压实,并保持适当的湿度以促进有机物分解与土壤结构优化。
4. 效果评估
- 构建完成后需定期监测土壤pH值、电导率等指标变化情况。
- 关注作物生长状况作为间接评价标准之一,比如植株高度、叶片颜色等生理特征的变化。
5. 注意事项
- 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如干旱或暴雨),可能需要采取额外保护措施防止有机隔层遭到破坏。
- 长期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补充新的有机物料维持其功能稳定性。
以上内容基于标准原文进行了提炼与阐述,旨在帮助理解并正确应用此规程来有效改善盐碱地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