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苜蓿种质资源的评价内容与方法、保存方式及贮存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苜蓿种质资源的评价、保存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valuation and Storage of Medicago Sativa Germplasm Resourc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384—2022 苜蓿种质资源评价与保存贮存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苜蓿种质资源的评价、保存和贮存制定的技术规范。这项标准对于促进苜蓿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了“苜蓿种质资源”的概念为来源于自然界或人工培育的苜蓿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植物体、种子、组织培养物等。这一定义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其次,在“种质资源评价”章节中,规定了评价指标应包括形态特征、生理特性、抗逆性等多个方面。例如,形态特征评价需关注植株高度、叶片数量等直观可量化的参数;而生理特性则侧重于光合作用效率、水分利用率等深层次指标。这些评价标准有助于全面了解不同种质资源的特点,为其后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再者,“保存方法”部分强调了低温干燥保存法的重要性。具体要求是将选好的种质置于温度控制在-18℃左右的环境中,并保持相对湿度低于50%。这样的条件能够有效减缓种子的新陈代谢速度,延长其寿命。此外,还提出了定期检查库存状况的要求,确保保存效果。
最后,在“贮存管理”环节里,对入库前后的操作流程做了细致说明。入库时要仔细核对每批种质的信息记录,确保无误后方可入库存放。出库时同样需要严格审查申请单位资质及用途合理性,防止不合格使用情况发生。同时,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详细记录每次出入库情况,便于追溯查询。
以上就是根据DB23/T 3384—2022标准所作的主要内容解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