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河北省林木食叶害虫防治效果的评价方法、验收指标及验收程序。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林木食叶害虫防治效果的评价与验收。
Title:Evaluation and Acceptance Specification for Control Effect of Forest Defoliating Pes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10T 291—2022《林木食叶害虫防治效果评价验收规范》是河北省地方标准,旨在为林木食叶害虫的防治效果提供科学、规范的评价方法。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防治效果评价指标
根据标准第5.1条,防治效果评价应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指标:
- 虫口减退率:计算公式为(防治前虫口数 - 防治后虫口数)/ 防治前虫口数 × 100%。这一指标直接反映了防治措施对害虫种群数量的影响。
- 叶片保存率:即防治区域内保留下来的健康叶片比例,通过目测或采样检测确定。该指标体现了防治措施对树木生长状态的保护作用。
- 林分恢复指数:综合考虑树冠郁闭度、新梢生长量等因素,评估林分整体健康状况。
样地设置与调查方法
标准第6章明确了样地设置的要求及调查方法:
- 样地应具有代表性,面积一般不小于0.1公顷,并且要避开孤立木和边缘效应明显的地方。
- 调查时需随机布设若干样点,每个样点内记录不同高度层次上的虫情信息,确保数据全面准确。
数据处理与结果判定
按照第7章的规定,在完成现场调查后,需要采用加权平均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得出防治效果等级。具体而言:
- 当三项主要指标均达到良好以上水平时,可判定为优秀;
- 若其中一项低于合格标准,则视为不合格。
注意事项
在实施过程中还需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 所有操作都必须遵循无损原则,避免因取样造成额外损害;
- 对于特殊区域如自然保护区内,应事先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并获得相关部门批准;
- 定期开展培训活动,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
以上内容基于DB1310T 291—2022的核心条款进行了简明扼要地阐述,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