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旱作核桃优质丰产栽培的园地选择与规划、品种选择与配置、苗木繁育、栽植技术、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及采收与贮藏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旱作地区核桃的优质丰产栽培。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igh-quality and High-yield Cultivation of Rain-fed Walnu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2626—2022《旱作核桃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规程》是由山西省发布的关于旱作条件下核桃种植的技术规范。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选址与园地准备
在选址上,规程要求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且土壤深厚的地方。对于坡地,建议坡度不超过25°,并强调要避免积水区域。园地准备方面,需要清除杂草和石块,并进行深翻整地,深度一般为30-50厘米。同时,还应根据土壤肥力情况施加有机肥料作为基肥,以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养分含量。
栽植密度与方式
规程规定了合理的栽植密度,通常株行距为4米×5米或5米×6米。栽植时应注意苗木质量,选择无病虫害、根系发达的健壮苗。栽植方法采用穴栽法,在定植坑内施入适量基肥并与表土混合均匀后回填,确保苗木根系舒展并踏实土壤。
水肥管理
水分管理是旱作栽培的关键环节。规程指出,在干旱季节需适时灌溉,特别是在开花结果期和果实膨大期,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施肥方面,提倡平衡施肥,即氮磷钾合理搭配,并结合实际情况增施微量元素肥料。每年秋季结合深翻扩穴埋施有机肥,春季萌芽前追施速效氮肥。
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对于形成良好的树冠结构至关重要。规程推荐采用自然开心形或主干疏层形两种树形。幼龄期主要任务是培养骨干枝,促进树冠扩展;进入盛果期后则侧重于调节生长与结果的关系,通过疏剪过密枝、短截延长枝等方式控制树冠大小,保持通风透光条件。
病虫害防治
针对常见的病虫害如炭疽病、黑斑病及食心虫等,规程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具体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减少病原基数、适时喷洒高效低毒农药等。特别强调要注意用药安全间隔期,避免药物残留超标影响产品质量。
收获与贮藏
收获时间应依据品种特性确定,一般当青皮开裂率达到70%以上时即可采收。采收后要及时脱壳清洗,并尽快晾晒干燥至含水量低于10%,然后入库贮存。贮藏环境要求低温干燥通风,防止霉变和虫蛀现象发生。
以上是对DB14/T 2626—2022中一些重要条文的深入解析,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挥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