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高标准农田培肥的技术要求、实施方法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范围内高标准农田的培肥与土壤改良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Fertilization of High-standard Farmland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2606—2022高标准农田培肥技术规范》是山西省发布的关于高标准农田培肥的技术标准,该标准从农田土壤培肥的基本原则、主要措施、实施步骤以及监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基本原则
标准中明确指出,高标准农田培肥应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治理、持续发展”的原则。这要求在进行农田培肥时,不仅要考虑当前的土壤状况和作物需求,还要综合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气候特点和社会经济因素,制定长期可持续的发展计划。例如,在选择肥料种类时,应优先选用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的方式,以减少化学肥料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提高土壤肥力。
二、主要措施
1. 土壤改良:包括深耕深松、增施有机肥等。深耕深松可以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而增施有机肥则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土壤微生物活性,促进土壤养分循环。
2. 肥料施用:提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土壤测试结果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时期。此外,还鼓励使用缓释肥料和生物肥料,这些新型肥料具有释放缓慢、肥效持久的特点,有助于减少养分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3. 水肥一体化:通过滴灌或喷灌等方式实现水肥同步供应,既节约水资源又保证作物生长所需养分。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干旱缺水地区应用,可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并且还能降低病虫害发生率。
三、实施步骤
1. 前期准备:主要包括收集基础资料(如土壤类型、耕作制度等)、开展土壤调查与检测工作;
2. 方案设计:依据前期调查结果编制具体的培肥方案,包括各项具体措施及其实施时间和顺序;
3. 现场施工:按照设计方案组织人员实施各项工程措施,并做好质量控制;
4. 后期管理:定期检查培肥效果,及时调整管理措施,确保达到预期目标。
四、监测评价
为了评估培肥工作的成效,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监测评价体系。首先,要设置固定的观测点,定期采集土壤样品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其次,结合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动态数据库,记录不同区域内的土壤变化情况;最后,通过对监测数据的整理分析,判断培肥措施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并据此提出改进建议。
综上所述,《DB14/T 2606—2022高标准农田培肥技术规范》为指导各地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通过遵循上述原则、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按照程序执行以及加强后期管理和监督,必将极大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