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白萝卜种植的产地环境、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范围内白萝卜的种植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hite Radish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白萝卜是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其种植技术直接关系到产量和品质。DB5205T 12-2023《白萝卜种植技术规程》为白萝卜的规范化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关于播种期的选择,规程明确指出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适宜的播种时间。例如,在贵州地区,春播一般安排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而秋播则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这一规定是基于白萝卜生长对温度的需求,确保植株能够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快速发芽和生长。
其次,关于栽培密度,规程建议每亩地的种植株数控制在4000至6000株之间。具体的密度取决于品种特性、土壤肥力以及管理水平等因素。合理的密度能够保证植株间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光合作用,同时避免过度拥挤导致的病害发生。
再者,肥料施用也是规程中的重点内容之一。规程强调要遵循“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并且提倡使用有机肥料与化肥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来说,每亩地基肥需施用腐熟农家肥2000至3000公斤,同时配合施用氮磷钾复合肥40至50公斤。追肥则应在白萝卜肉质根开始膨大时进行,以补充养分需求。
此外,水分管理同样不容忽视。规程要求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度积水,特别是在白萝卜肉质根发育的关键时期,需确保充足的水分供应。如果遇到干旱天气,应及时灌溉;而在雨季,则要注意排水防涝,防止烂根现象的发生。
最后,病虫害防治也是规程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规程提倡采用农业措施、物理方法和生物农药等综合手段来预防和控制病虫害。例如,可以通过轮作倒茬减少病原菌积累,利用黄板诱杀害虫,选择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进行喷洒等方式来进行防控。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详细解读可以看出,《白萝卜种植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播种到收获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还特别注重了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对于提高白萝卜种植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