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早期监测的术语和定义、监测对象、监测时期、监测方法及结果判定。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内猕猴桃种植区域细菌性溃疡病的早期监测与防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arly Monitoring of Bacterial Canker Disease in Kiwifrui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猕猴桃产业发展的病害,陕西省发布的DB61/T 1369-2020《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早期监测技术规范》为该病的早期监测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将从几个关键点对标准进行解读。
首先,在病害监测的时间节点上,标准指出应在每年的3月至10月期间开展定期巡查。这段时间正是猕猴桃生长的关键时期,也是病菌活跃期。巡查频率要求每月至少一次,特别是在春季萌芽期和秋季果实膨大期要增加巡查次数。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初期症状,为后续防控赢得时间。
其次,关于病害识别,标准明确了几个重要的早期特征。一是树干或枝条出现水渍状斑点,随后发展成溃疡斑,周围伴有坏死组织;二是叶片可能出现穿孔或黄化现象;三是果实表面产生凹陷斑块。这些症状虽然常见但容易被忽视,因此需要特别注意观察。
再者,标准强调了病原菌传播途径的监测。包括检查田间作业工具是否清洁、灌溉水源是否受到污染等。尤其是对于使用过的修剪工具,必须进行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感染。同时,还应关注风向和水流方向,以便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此外,标准提出了建立监测档案的要求。每次巡查都需详细记录发病位置、面积、程度等信息,并拍摄照片作为佐证。这些资料不仅有助于追踪病情变化,也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最后,标准提倡采用综合防控策略。除了物理防治如清除病残体外,还要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并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化学药剂进行预防性喷洒。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用药都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总之,DB61/T 1369-2020为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早期监测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通过严格执行这一标准,可以有效降低病害发生风险,保障猕猴桃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