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查标准
  • 下载
  • 专题
  • 标签
  • 首页
  • 标准
  • 能源
  • DB61T 1366-2020 碳酸盐岩成岩环境划分

    DB61T 1366-2020 碳酸盐岩成岩环境划分
    碳酸盐岩成岩环境划分地质标准
    16 浏览2025-06-03 更新pdf2.59MB 未评分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 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碳酸盐岩成岩环境的术语和定义、划分原则、划分方法及应用。本文件适用于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与开发中的成岩环境研究及相关领域。
    Title:Division of Carbonate Diagenetic Environ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D9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 封面预览

    DB61T 1366-2020 碳酸盐岩成岩环境划分
  • 拓展解读

    DB61/T 1366-2020是陕西省地方标准,用于碳酸盐岩成岩环境的划分。该标准主要适用于碳酸盐岩储层的评价与开发。以下是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成岩环境分类

    标准将碳酸盐岩的成岩环境划分为五类:浅海台地、浅海斜坡、深海平原、陆棚边缘和潮坪。

    - 浅海台地:特征为水体较浅,沉积物以粒屑为主,常见生物碎屑石灰岩。这一环境通常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 浅海斜坡:位于浅海台地与深海平原之间,沉积物颗粒较粗,常有滑塌构造。其成岩作用复杂,孔隙结构多样。

    - 深海平原:水深较大,沉积速率低,泥质碳酸盐岩多见。这类环境下的岩石通常致密,储集性能较差。

    - 陆棚边缘:介于大陆架和深海之间,沉积物颗粒中等大小,常伴有重力流沉积。储层性质受控于构造活动。

    - 潮坪:半封闭或封闭的浅水环境,沉积物以泥晶碳酸盐为主,可能发育蒸发岩。

    成岩阶段划分

    标准还规定了碳酸盐岩的成岩阶段划分,主要包括早成岩期、晚成岩期和超晚成岩期。

    - 早成岩期:主要表现为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孔隙空间开始减少。

    - 晚成岩期:伴随更多的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部分孔隙被充填或扩大。

    - 超晚成岩期:强烈的溶蚀作用形成次生孔隙,对储层质量有重要影响。

    关键指标

    标准提出了多项关键指标来辅助成岩环境的划分,包括粒度分布、矿物组成、微量元素含量等。例如,通过分析Sr/Ba比值可以判断沉积环境的开放程度,而δ18O和δ13C同位素则有助于识别成岩过程中的温度和压力条件。

    这些条文为企业在碳酸盐岩储层评价和开发过程中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有助于提高油气资源的勘探效率和开发效益。

  • 下载说明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

  • 相关资源
    下一篇 DB61T 1363-2020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
    无相关信息
资源简介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下载说明
相关资源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24-2025 WenDangJia.com 浙ICP备20241376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