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田智能监测系统的基本组成、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安装与调试、检测方法及运行维护。本文件适用于农田智能监测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
Title: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Intelligent Monitoring Systems in Farmlan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01T 49-2022《农田智能监测系统技术要求》是由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的省级地方标准,于2022年6月30日发布,同年12月30日正式实施。该标准规定了农田智能监测系统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功能要求、性能要求、数据采集与传输要求以及安装调试和验收等内容,适用于农田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和验收。
下面将对标准中的几个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4.1 基本要求
这一部分强调了农田智能监测系统在设计时需要遵循的原则。其中提到“系统应具备可靠性、可扩展性、兼容性和安全性”,这是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可靠性意味着系统能够在各种环境下正常工作;可扩展性允许随着需求的变化增加新的功能或设备;兼容性保证不同品牌或型号的设备能够协同工作;而安全性则涵盖了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等方面。
5.2 功能要求
这部分详细列出了农田智能监测系统应该具备的功能。例如,“环境因子监测”要求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空气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水分含量等参数;“灌溉控制”功能则需要支持手动和自动两种模式下的灌溉操作,并且能够根据预设条件自动启动或停止灌溉过程;此外还提到了视频监控、报警通知等功能,这些对于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至关重要。
6.3 性能要求
性能指标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实际使用效果。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各项指标的具体数值范围,如传感器测量误差不超过±5%,无线通信距离不少于500米等。同时指出,在连续工作72小时后,系统仍需保持正常运行状态,这反映了对耐久性的重视程度。
8 数据采集与传输要求
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是评价一个监测系统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标准特别强调了数据采集频率不得低于每半小时一次,并且所有采集的数据都必须经过校验才能上传至数据中心,以防止错误信息影响决策。另外,为了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建议采用加密算法对传输过程中的数据进行保护。
10 安装调试和验收
最后,在安装调试阶段,技术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来进行操作,确保每个组件都被正确连接起来并且处于最佳工作状态。而在验收环节,则需要通过一系列测试来验证系统是否满足了最初设定的目标,包括但不限于功能性测试、稳定性测试以及极端条件下的表现评估等。
总之,《农田智能监测系统技术要求》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它不仅规范了行业内相关产品的质量标准,也为使用者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该标准,共同促进我国农业朝着更加智能化、精准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