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广东省特色油料和南药类作物生物炭基有机肥料的农田施用技术要求、施用方法、施用量控制及环境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区域内油料和南药类作物种植中生物炭基有机肥料的科学合理施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ield Application of Biochar-based Organic Fertilizers in Characteristic Oil Crops and Southern Medicinal Plants in Guangdong Provi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10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广东省特色油料和南药类作物种植中,生物炭基有机肥料的施用是提升土壤肥力、改善作物品质的重要手段。随着农业绿色发展的推进,2025年发布的《TGDFL 014-2025 广东省特色油料和南药类作物生物炭基有机肥料农田施用技术规程》(以下简称“新标准”)对原有标准进行了多项修订,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施用量与施用时期要求的变化。本文将以这一条文为切入点,深入解读其变化原因、应用方法及实际意义。
新标准在原标准的基础上,对生物炭基有机肥料的施用量进行了细化,并结合不同作物生长周期和土壤条件,提出了更具针对性的施用建议。例如,原标准中对于油料作物如花生、芝麻等,统一规定了每亩施用3吨至5吨的范围;而新标准则根据作物种类、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将施用量细分为多个区间,并强调应根据土壤检测结果进行动态调整。
这种变化的背后,反映出当前农业管理更加注重科学化、精准化。过去,由于缺乏对土壤状况的深入了解,施肥往往存在“一刀切”的问题,导致部分地块出现养分过剩或不足的情况。新标准通过引入土壤检测机制,鼓励农民在施用前进行土壤分析,从而实现按需施肥,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肥料利用率。
在实际应用中,农户应如何操作?首先,需在施肥前联系当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或专业机构,获取土壤检测服务。其次,根据检测报告中的氮、磷、钾含量以及有机质水平,结合作物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施肥方案。例如,对于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地块,可适当增加生物炭基有机肥料的施用量;而对于已经较为肥沃的土壤,则应控制用量,避免过量施肥带来的环境污染风险。
此外,新标准还特别强调了施用时期的合理性。不同于旧标准中笼统的“春季或秋季施用”,新标准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特性,明确了最佳施用时间。以南药类作物如广藿香、巴戟天为例,建议在春末夏初进行基肥施用,以促进根系发育;而在生长中期追加少量肥料,有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这一调整不仅提升了施肥的科学性,也增强了农民对标准化生产的认同感。通过遵循新标准,不仅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还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广东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新标准在施用量和施用时期方面的调整,体现了从“经验施肥”向“数据驱动施肥”的转变。对于广大农户而言,掌握并落实这些新要求,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生态效益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