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政务数据安全分类分级的总体原则、方法和具体实施指南。本文件适用于指导各级政府部门及政务数据相关单位进行数据安全分类分级管理,提升数据安全保障能力。
Title:Guidelines for Classification and Grading of Government Data Security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12/T 1116—2022政务数据安全分类分级指南》是由江苏省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和指导政务数据的安全管理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数据分类原则
标准指出,政务数据应根据其属性、用途及敏感程度进行分类。具体而言,数据可以分为基础信息类、业务管理类和服务提供类三大类别。每种类别下又细分为多个子类,如基础信息类包括人口基本信息、法人单位信息等;业务管理类涵盖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内容;服务提供类则涉及公共服务事项办理记录等。
数据分级要求
依据数据泄露后可能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或个人权益造成的损害程度,将数据划分为四个级别:一级为最低级别,四级为最高级别。例如,一级数据主要是指不会直接影响公共利益的信息;而四级数据则是涉及国家机密、重大经济利益或社会稳定的关键信息。
安全保护措施
对于不同级别的数据,标准提出了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一级数据需采取基本的技术防护手段,如设置访问权限;二级数据除了上述要求外还需定期开展风险评估;三级数据要求建立更加严格的安全管理体系,并配备专业的安全管理团队;四级数据则需要实施加密传输、多因子身份认证等高级别的防护机制。
应急响应机制
标准强调了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的重要性。当发生数据安全事件时,相关单位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迅速隔离受影响系统,防止事态扩大。同时,要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并配合调查处理,确保尽快恢复正常运营。
监督与考核
为了保证各项规定的落实,标准还明确了监督与考核的具体内容。各级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通过现场检查、资料审查等方式对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对于未能达到规定要求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相应处罚直至整改合格为止。
以上是对《DB3212/T 1116—2022政务数据安全分类分级指南》部分关键条款的深入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