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球盖菇-豆丹综合种养的技术要求,包括环境条件、种养准备、种植管理、养殖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大球盖菇与豆丹的综合种养生产及其相关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tegrated Cultivation of 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and Bean Beetl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大球盖菇与豆丹的综合种养是一种高效生态农业模式,该模式通过合理布局和科学管理,在提升土地利用率的同时增加了经济收益。以下是对DB3207/T 1024—2022《大球盖菇-豆丹综合种养技术规程》中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选址与规划
标准要求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且富含有机质的土地作为种养基地,并强调应避免重金属污染区域。在规划时需考虑种植区与养殖区的比例,通常建议两者面积比为3:1至5:1之间。这样的比例既能保证大球盖菇生长所需的遮荫环境,也能为豆丹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
种植技术要点
1. 菌种选择:选用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大球盖菇菌株是成功的关键。标准指出,应从正规机构购买经过认证的优质菌种。
2. 覆土厚度:覆土层厚度控制在8-12厘米范围内最佳,过厚会影响通气性导致缺氧,而过薄则不利于保湿。
3. 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特别是在高温季节要适当增加喷灌频率以防止干裂影响菌丝发育。
养殖管理
对于豆丹的饲养,标准特别提到要建立封闭式网棚来防止天敌侵害并维持适宜的小气候条件。同时,定期清理粪便垃圾,确保环境卫生,减少疾病传播风险。另外,根据豆丹不同生长阶段调整饲料配比,幼虫期多喂新鲜蔬菜叶,成虫期则可添加一定比例的谷物粉或豆粕增强营养供给。
病虫害防治
提倡采用生物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控,如利用天敌昆虫捕食害虫,或者使用植物源杀虫剂替代化学农药,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控制病虫害发生,还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此外,还应加强对田间巡查力度,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处理。
收获与加工
关于收获时间,大球盖菇一般在接种后60-90天即可采收,此时其子实体尚未完全展开,品质最佳。而豆丹则需等到体重达到预定标准后再统一捕捞出售。收获后的农产品需要及时进行预冷处理,然后按照市场需求分级包装上市,延长保鲜期。
综上所述,《大球盖菇-豆丹综合种养技术规程》为我们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指导方案,无论是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从业者都可以从中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从而更好地开展这项绿色高效的复合型农业生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