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管理制度、人员管理、环境卫生、设施设备、进货查验、过程控制、检验检测、追溯体系、投诉处理及应急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农贸市场的食品安全管理提升工作。
Title:Guideline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Food Safety Management in Farmers' Markets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01/T 1123-2022《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管理提升指南》是南京市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管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1.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标准要求市场开办者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台账记录等制度。这些制度的核心目的是确保食品来源可追溯,保障消费者权益。具体而言,进货查验应涵盖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检验合格证明等内容;索证索票则要求市场管理者留存供应商的相关资质文件和票据。
2. 环境卫生与设施设备
对于市场的环境卫生,标准提出了明确要求,如每日清洁地面、定期清洗排水沟、保持摊位整洁有序等。此外,市场内应配备足够的冷藏冷冻设施,并确保其正常运行,以维持食品的新鲜度和安全性。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生鲜类食品,应当设置独立的销售区域,并采取有效的防虫防鼠措施。
3.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
标准强调了从业人员健康的重要性,规定所有直接接触食品的工作人员必须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并接受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同时,市场管理者需建立员工健康档案,定期检查员工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患有影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应立即调离岗位。
4. 食品检测与风险控制
市场开办者应设立专门的食品检测室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日常检测工作,重点检测蔬菜水果中的农药残留、肉类中的兽药残留等项目。此外,还应对市场上流通的食品进行随机抽检,及时发现并处理不合格产品,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5. 应急处置机制
针对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标准要求市场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事故报告流程、责任分工以及后续整改措施等内容。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市场管理者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配合调查处理,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和负面影响。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解读可以看出,《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管理提升指南》从多个角度为市场管理者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建议,有助于全面提升农贸市场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