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住房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传承与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范围内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
Title:Guidelin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Communities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3
国际标准分类号:01.14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09T 1219-2022 乡村振兴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南》是江苏省盐城市地方标准,旨在指导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建设,促进乡村振兴。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在选址与规划布局方面,标准提出新型农村社区应选择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且远离污染源的区域。同时强调要尊重原有自然地形地貌和历史文化特色,合理确定建筑密度与容积率,确保公共设施配套齐全。这要求我们在进行具体项目时必须充分考虑地理环境因素,并注重保护当地的文化遗产。
关于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明确指出供水系统应当采用集中式供水方式,并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供电设施需满足日常生产生活需求;通信网络覆盖率达到百分之百。此外还特别提到要建立完善的垃圾处理体系,包括分类收集、运输及最终处置环节,以实现资源化利用最大化。
住房设计方面,提倡采用节能环保材料和技术措施来提高居住舒适度。每户住宅建筑面积控制在80至120平方米之间为宜,室内功能分区科学合理,通风采光良好。对于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则需要设置无障碍通道及相关辅助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也是重点之一。标准规定每个社区至少配备一所幼儿园或小学,以及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场所等基本服务点。这些设施不仅方便了居民日常生活,也为提升整个村庄的人口素质打下了坚实基础。
最后,在管理制度上,建议成立由村民代表组成的管理委员会负责日常事务处理,并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意见。同时鼓励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社区内部沟通交流,增强凝聚力。
以上是对该标准中部分内容较为全面深入地分析阐述,希望对实际操作有所帮助。当然,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策略,确保最终成果能够真正惠及广大农民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