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松材线虫病精细化防治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监测与预警、综合防治措施及效果评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松林资源的松材线虫病预防、治理及相关管理工作。
Title:Specification for Refined Control of Pine Wilt Dise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森林病害,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生态安全和林业经济。《DB3201/T 1119-2022 松材线虫病精细化防治规范》为科学、高效地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提供了依据。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监测与预警
根据规范要求,每年应在春季和秋季分别开展一次全面的松材线虫病疫情普查。这一规定强调了定期监测的重要性,确保能够及时发现病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同时,要求在高风险区域设置固定监测点,并利用无人机遥感等现代技术手段辅助监测,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二、除治措施
对于确诊的病死树,必须在发现后的48小时内完成清理。这不仅有助于防止病害进一步扩散,还能有效减少病原体的数量。此外,规范还指出,在进行采伐作业时,应采用“先外围后中心”的原则,逐步扩大清理范围,避免遗漏。同时,所有被砍伐下来的木材及其残余物都必须集中销毁或进行无害化处理,以彻底切断传播途径。
三、媒介昆虫防控
为了控制松褐天牛等媒介昆虫的数量,规范建议采取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多种综合防控方法。例如,在成虫羽化高峰期可使用诱捕器诱杀成虫;而在幼虫期,则可以通过注射内吸性药剂来杀死幼虫。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化学药剂的应用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四、健康林分建设
为了增强森林自身的抗病能力,规范提倡通过抚育间伐等方式优化林分结构。具体来说,就是要保留生长健壮、抗性强的树木作为保留木,而将那些衰弱、老化或者已经感染疾病的树木清除掉。这样做不仅可以改善林内的通风透光条件,还能促进其他健康树木更好地生长发育。
五、档案管理
最后,规范还特别强调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各地建立完善的防治工作档案,包括但不限于疫情调查记录、防治方案制定情况、实施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资料以及最终效果评估结果等内容。这些档案不仅是评价防治成效的重要依据,也为今后类似工作的开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总之,《DB3201/T 1119-2022 松材线虫病精细化防治规范》从多个方面对松材线虫病的预防与治理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只有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各项措施,才能真正实现对松材线虫病的有效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