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中药材(泽泻、川芎)轮作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水稻与泽泻、川芎轮作的生产过程。
Title:Rice-Herb (Alismatis Rhizoma, Ligusticum Chuanxiong) Rotational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15T 99—2022《水稻-中药材(泽泻、川芎)轮作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项四川省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水稻与中药材(泽泻和川芎)的轮作生产过程,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选址与规划
标准指出,选择轮作地块时应考虑土壤条件、灌溉设施及周边环境。要求土壤pH值在6.0-7.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且需具备良好的排灌系统。这一规定有助于确保作物生长的基本需求,同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种子处理
对于泽泻和川芎种子,在播种前需要进行消毒处理。具体做法是将种子浸泡于0.5%高锰酸钾溶液中1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晾干备用。这样可以有效杀灭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原菌,提高发芽率。
栽培管理
在栽培过程中,合理密植至关重要。泽泻种植密度建议为每平方米80株左右,而川芎则为每平方米40株。此外,还强调了适时追肥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生长期中期施加复合肥料,以满足作物快速生长的需求。
病虫害防治
标准提倡采用物理方法和生物农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控。例如,可以在田间设置黄板诱杀害虫;使用印楝素等植物源农药喷洒防治病害。这些措施既能有效控制病虫害,又减少了化学农药残留对环境的影响。
收获与贮藏
关于收获时间,泽泻一般在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采收,而川芎则应在冬季来临之前完成挖掘工作。收获后的药材需及时清洗并晾晒至安全水分含量以下,随后存放在通风干燥处以防霉变。
以上内容仅为该标准部分内容的简要解读,全面掌握还需查阅完整文本。希望上述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