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理州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传统村落和文物保护单位的消防安全技术要求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大理州范围内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传统村落和文物保护单位的消防设计、施工、验收及日常消防安全管理。
Title:Fire Protection Standards for Historic and Cultural Cities, Towns, Villages, Blocks, Traditional Villages, and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Units in Dali Prefecture
中国标准分类号:P66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29T 91-2022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发布的关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传统村落和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的地方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大理州内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传统村落以及文物保护单位的消防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管理。这些场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其消防安全直接关系到文化遗产的安全。
二、消防安全布局
标准要求这些场所的选址应避开易燃易爆物品生产、储存区,同时应考虑周边消防水源、交通条件等因素。对于已经建成但不符合要求的,应逐步进行整改。例如,文物建筑群应当保持足够的防火间距,避免因建筑密集而引发火灾蔓延。
三、消防设施配置
1. 室内外消火栓系统:应按照规定设置,并保证供水充足。特别是位于偏远地区的文物保护单位,需配备必要的储水设施。
2. 自动灭火系统:对木结构为主的古建筑,宜采用早期预警和局部应用型自动喷水灭火装置。
3. 火灾报警系统:所有重点保护对象均需安装火灾探测器,确保及时发现火情。
4. 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应覆盖全部疏散通道及主要活动区域,保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安全撤离。
四、日常管理措施
1. 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责任人职责。
2. 定期开展防火检查巡查,及时消除隐患。
3. 组织员工参加消防安全培训,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4. 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火灾能迅速响应处置。
五、特殊规定
针对不同类型的保护对象,还有更具体的要求:
- 对于木质结构的传统民居,禁止使用明火做饭或取暖;
- 文物保护区内不得擅自搭建临时建筑;
- 在修缮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不得破坏原有防火结构。
总之,DB5329T 91-2022强调了预防为主的原则,在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也注重软件管理,力求全方位提升这些珍贵文化遗产的消防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