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璧山区种植业(蔬菜)面源污染物的排放限值、监测要求及实施与监督。本文件适用于璧山区范围内蔬菜种植业面源污染物的排放管理及相关活动。
Title:Guideline for the formulation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ant discharge limits in Bishan District's vegetable cultivation sector
中国标准分类号:Z 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近年来,璧山区在推动种植业绿色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最新发布的TCQSES 02-2024《璧山区种植业(蔬菜)面源污染物排放限值制定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促进蔬菜种植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聚焦于指南中新旧版本中关于氮肥施用量控制这一关键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实际应用方法。
氮肥施用量控制标准的变化
在旧版指南中,对于氮肥施用量的规定较为笼统,仅提出总量控制的概念,缺乏具体的量化指标和操作指导。而在新版指南中,则明确规定了单位面积内的最大允许氮肥施用量,并根据土壤类型、作物种类等因素进行了细分。例如,在沙质土壤上种植叶菜类蔬菜时,每亩的最大氮肥施用量不得超过35公斤;而在黏土土壤上,则可适当增加至40公斤。这种细化不仅增强了指导性,也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了更清晰的操作依据。
应用方法详解
为了有效实施上述标准,农业生产者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1. 土壤检测:首先需要对农田土壤进行定期检测,了解土壤本身的养分状况及pH值等基本信息。这一步骤是合理规划施肥方案的基础。
2. 精准施肥技术:采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和技术手段,如滴灌施肥系统,可以实现肥料的精确投放,减少浪费的同时提高利用率。
3. 轮作与间作:通过合理的轮作与间作制度,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结构,还能降低单一作物对特定养分的需求压力,从而间接达到控肥的目的。
4. 培训教育: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普及科学施肥知识,帮助他们理解并掌握新的标准要求及其背后的意义。
通过以上方法的应用,不仅能有效地遵守新版指南所设定的氮肥施用量限制,同时也能够提升蔬菜生产的经济效益与环境友好度。希望广大农户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共同推进璧山区种植业向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