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桦尺蠖综合防治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监测技术、综合防治措施及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范围内桦尺蠖的防治工作。
Title: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Spruce Budworm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桦尺蠖是一种对森林生态系统有一定影响的害虫,青海省发布的DB63/T 2087-2022《桦尺蠖综合防治技术规程》为科学有效地开展桦尺蠖防治提供了依据。以下选取规程中的几个关键点进行详细解读。
一、监测与预警
规程指出要建立长期监测网络,在主要发生区域内设置固定样地,定期调查桦尺蠖幼虫数量和分布情况。建议使用黑光灯诱捕成虫结合人工调查的方法,每10天记录一次数据。当连续两年监测到虫口密度达到防治指标时应启动预警机制。这有助于提前发现虫害趋势,为后续防控赢得时间。
二、物理防治措施
推荐采取人工摘除卵块和幼虫网幕的方式。在春季树木萌芽前,组织人员彻底清除树干基部及周围杂草上的越冬卵块;夏季则需仔细检查叶片密集处是否有白色丝状物包裹的幼虫群落并及时清除。此外还应修枝剪叶减少适宜栖息环境,保持林内通风透光条件良好。
三、生物防治策略
优先采用天敌保护与释放相结合的方法。规程强调保护好本地优势种如寄生蜂、瓢虫等自然天敌资源,避免使用广谱性化学农药破坏生态平衡。同时可在特定条件下引进赤眼蜂等专化性天敌进行人工繁殖后投放至重点区域。另外鼓励种植蜜源植物吸引益虫,构建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
四、化学防治要求
明确指出仅在非必要情况下才可考虑化学手段,并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频次。推荐选用高效低毒环保型药剂如阿维菌素、苦参碱等,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施药时间宜选择晴朗无风的清晨或傍晚,避开蜜蜂活动高峰期。喷雾时应注意均匀覆盖所有可能受害部位,确保防治效果。
以上内容是规程中关于桦尺蠖综合防治的一些核心要点,实际应用时还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方案,确保既能有效控制虫害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