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芦笋设施栽培的技术要求、管理措施及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和流程。本文件适用于芦笋的设施栽培生产以及芦笋秸秆的资源化利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sparagus Facility Cultivation and Straw Resource Utiliz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芦笋设施栽培与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规程》(DB3308/T 129-2022)是浙江省衢州市发布的关于芦笋种植和废弃物处理的重要地方标准。该标准结合了当地自然条件和农业发展需求,为芦笋的设施栽培及秸秆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关键条款解读
#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设施栽培”、“秸秆资源化利用”等核心概念。“设施栽培”是指在可控环境中进行芦笋种植的方式,包括温室大棚等;而“秸秆资源化利用”则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对芦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秸秆进行再加工,使其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
# 二、环境要求
根据第4章的规定,芦笋设施栽培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沃且无污染的土地。土壤pH值宜保持在6.0~7.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此外,还需注意空气质量、水质安全以及周边生态环境保护,确保不会对芦笋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 三、品种选择
标准强调了品种的重要性,推荐选用适应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好的优质高产品种。具体来说,在选择时要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市场需求等因素,并优先采用经过审定的新优品种。
# 四、栽培管理
对于栽培管理环节,标准提出了详细的规范措施。例如,在整地施肥方面要求深耕细作,基肥施用量一般为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3000公斤左右;定植密度则根据品种特性确定,通常每亩栽植约2000株左右。同时,还特别提到要加强田间水分管理,避免积水涝害发生。
# 五、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是保障芦笋健康生长的关键环节之一。标准建议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原则,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并鼓励采用生物防治手段如释放天敌昆虫等来控制害虫数量。此外,还提倡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 六、秸秆资源化利用
关于如何有效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秸秆,标准给出了多种可行方案。其中包括直接还田作为肥料补充养分;制作堆肥用于改良土壤结构;粉碎后掺入饲料喂养牲畜;甚至可以尝试将其转化为生物质能源等形式加以利用。这些措施不仅能够减少环境污染,还能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总之,《芦笋设施栽培与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规程》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全面系统的操作指南,有助于推动当地芦笋产业朝着更加高效、环保的方向迈进。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共同开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