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哺乳期绵羊羔羊饲养管理的技术要求,包括环境控制、饲料与营养、卫生防疫及日常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辽宁省范围内哺乳期绵羊羔羊的饲养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earing and Management of Lambs during the Lactation Period of Sheep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T 3682—2022《哺乳期绵羊羔羊饲养管理技术规程》是辽宁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哺乳期绵羊羔羊的饲养管理工作,提高养殖效率和羔羊健康水平。以下将对标准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环境控制
标准指出,羔羊舍应保持清洁干燥,温度适宜,通风良好。具体要求为:初生至7日龄羔羊舍内温度应保持在15℃以上,8-30日龄羔羊舍内温度应保持在10℃以上。湿度控制在60%-70%之间。良好的环境条件能够有效减少疾病发生率,保障羔羊健康成长。
二、母羊管理
母羊在哺乳期间需要充足的营养供给。标准建议每日提供高质量青干草不少于2公斤,并根据泌乳量补充精料。同时,母羊需保证每天有充足的饮水量,冬季水温不低于10℃,夏季不超过20℃。母羊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羔羊的成长发育,因此要定期检查母羊乳房健康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乳腺炎等问题。
三、羔羊喂养
对于初生羔羊,应在出生后半小时内让其吸食初乳,确保获得足够的免疫球蛋白。从第2天开始可以逐渐添加代乳品,但代乳品温度应控制在38℃左右。4周龄以后可逐步过渡到固体饲料,以谷物类为主,辅以优质牧草。此外,还应注意观察羔羊采食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四、疾病防控
标准强调了预防为主的方针,要求做好日常卫生消毒工作,定期驱虫防疫。特别提到要关注腹泻、肺炎等常见病的防治,一旦发现患病羔羊应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同时,建立完善的档案记录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个体信息、喂养记录、健康状况等,以便追溯管理和科学研究。
五、生长监测
为了科学评估羔羊生长性能,标准提出每两周测量一次体重和体尺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判断羔羊是否达到预期生长目标,从而调整饲养方案。另外,还需注意观察羔羊精神状态、食欲变化等非量化指标,综合判断其健康状况。
综上所述,《哺乳期绵羊羔羊饲养管理技术规程》从多个维度给出了详细的指导建议,涵盖了环境调控、母羊护理、羔羊喂养、疾病防控以及生长监测等方面内容。遵循该标准不仅有助于提升养殖效益,还能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