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民生议事堂协商工作的基本原则、组织架构、协商流程、成果运用及评价改进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民生议事堂协商工作的开展与管理。
Title:Work Specifications for People's Livelihood Deliberation Hall
中国标准分类号:A90
国际标准分类号:01.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05/T 248-2022 民生议事堂协商工作规范》是浙江省湖州市为规范民生议事堂协商工作制定的地方标准化指导文件。以下选取其中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重点解读一: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全市各级民生议事堂的协商工作,包括乡镇(街道)和村(社区)。这明确了标准的适用层级,确保了从基层到社区的协商活动都能有章可循,推动协商民主在最广泛的范围内落地生根。
重点解读二:协商原则
标准提出坚持党的领导、依法依规、平等参与、公开透明四项基本原则。这强调了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同时要求协商过程合法合规,保障各方平等表达意见,增加协商过程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重点解读三:协商议题确定
规定由民生议事堂召集人牵头,根据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群众关注热点难点问题确定协商议题。这一条明确了议题来源的多重性和广泛性,既服务大局又贴近民意,确保协商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重点解读四:协商流程
标准详细规定了协商前准备、协商中实施、协商后落实三个阶段的具体要求。例如,协商前需充分调研收集信息,协商中要保证各方平等发言,协商后则要形成纪要并跟踪落实情况。这种全流程管理有助于提高协商效率和质量。
重点解读五:协商成果应用
明确要求将协商结果及时报送党委政府,作为决策参考,并通过适当方式向公众反馈。这体现了协商成果的转化机制,使民众意愿能够有效转化为政策依据,增强协商工作的实际成效。
重点解读六:组织保障
规定应建立由政协主导、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配备专门人员负责日常事务。同时要求定期开展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这些措施为民生议事堂的长效运行提供了组织和人才保障。
重点解读七:评估改进
标准还提出了对协商工作的定期评估制度,包括自我评估和第三方评估两种方式。通过评估发现问题并持续改进,不断提升协商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综上所述,《DB3305/T 248-2022》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民生议事堂协商工作体系,对于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