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山地旅游旅游城市的建设要求与评价方法。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范围内山地旅游旅游城市的规划、建设和评估。
Title:Mountain Tourism - Part 40: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of Tourism Cit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03.08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T 1401.40-2022山地旅游第40部分:旅游城市建设与评价》是贵州省发布的关于山地旅游建设与评价的重要地方标准。该标准从规划、建设到管理等多个方面对旅游城市提出了具体要求,以下将选取其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一、总体要求
标准明确提出旅游城市的建设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安全、便捷、舒适的服务环境。在规划阶段,需充分考虑山地地形特点,合理布局交通网络和公共服务设施。例如,标准指出城市主干道的坡度不得超过8%,以确保行人及车辆的安全通行。
二、基础设施建设
1. 交通设施:标准规定,旅游城市应配备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公交车、出租车以及共享单车等。同时,要求主要景点间应设有直达班车,并保证班次频率不低于每小时一次。
2. 标识系统:为了方便游客识别方向,所有公共区域都必须设置清晰醒目的中英文双语标识牌。此外,还特别提到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残疾人)使用的无障碍设施也应当配套齐全。
3. 住宿条件:针对不同层次的需求,旅游城市需要提供多样化选择。从经济型酒店到高端度假村均需达到相应等级评定标准。其中,对于四星级及以上级别宾馆,则额外增加了若干附加条款,比如房间内应安装空气净化装置等。
三、服务质量提升
1. 导游服务:每位导游都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并且,每年至少参加一次继续教育课程以更新知识库。
2. 投诉处理机制:建立快速响应的客户服务中心,接到投诉后应在24小时内给予回复,并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处理程序。
3. 文化体验活动:鼓励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表演、手工艺制作体验等活动,让游客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当地历史文化背景。
四、环境保护措施
鉴于山地生态环境脆弱性,本部分着重强调了保护自然景观的重要性。一方面要求严格控制工业污染源排放量;另一方面则提倡采用绿色建筑材料进行新建项目施工。另外,还特别强调了垃圾分类回收制度的落实情况,力求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最大化。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详细介绍可以看出,《DB52/T 1401.40-2022》不仅为贵州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其他类似地区的旅游城市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同时也反映了当前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理念日益重视的趋势。希望各地政府及相关机构能够认真贯彻执行此标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优化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共同推动我国旅游业向更高水平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