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诊断、辨证分型、治疗方法及预防调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中从事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的相关人员。
Title: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Specifications for Functional Dyspepsia in the Elderly Based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国标准分类号:C05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3437-2023《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规范》是由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批准发布的,该标准为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诊疗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定义与诊断标准
根据标准,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在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前提下,老年人出现上腹部不适、饱胀感等症状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诊断时需结合患者的年龄特点和临床表现,如腹痛、早饱、嗳气等,并通过胃镜检查等方式排除器质性病变。这一定义强调了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非器质性本质,有助于区分其他可能的疾病。
2. 中医辨证分型
标准将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分为肝郁脾虚型、脾胃虚弱型、胃阴不足型三种主要类型:
- 肝郁脾虚型:表现为情绪抑郁、胸胁胀满、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治疗应以疏肝解郁、健脾和胃为主。
- 脾胃虚弱型:常见症状包括面色萎黄、乏力倦怠、食后腹胀等。治疗原则为补中益气、健脾和胃。
- 胃阴不足型:患者多有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舌红少苔等症状。治疗宜滋阴养胃。
3. 中药治疗推荐
对于不同类型的患者,标准给出了相应的中药方剂建议:
- 肝郁脾虚型:推荐使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具有疏肝理气、调和脾胃的作用。
- 脾胃虚弱型:可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旨在健脾益气、调理肠胃功能。
- 胃阴不足型:建议使用沙参麦冬汤加减,用于滋养胃阴、缓解干燥症状。
4. 针灸疗法的应用
针灸作为辅助治疗方法,在标准中也被重点提及。根据不同证型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刺或艾灸,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例如,肝郁脾虚型可选用足三里、太冲等穴位;脾胃虚弱型则可考虑中脘、关元等穴位。
5. 生活方式调整与健康教育
除了药物和针灸治疗外,生活方式的调整同样重要。标准特别指出,老年人应注意饮食规律,避免过冷过热食物,减少油腻食品摄入,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当参加体育锻炼,这些都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总结
DB22/T 3437-2023《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规范》不仅明确了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还提供了系统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案,涵盖了中药、针灸以及生活方式干预等多个方面。这为临床医生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提醒患者重视自我管理和定期复查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