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厦门市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数据采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厦门市行政区域内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评价工作。
Title: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Development Level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02T 101-2023《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是福建省厦门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用于科学评估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来看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标准明确指出评价指标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其中目标层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准则层包括资源利用、环境质量、生态建设、经济增长质量和公众满意度五个方面。这种多层次结构确保了评价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在资源利用方面,标准提出了单位GDP能耗降低率、水资源重复利用率、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等关键指标。例如单位GDP能耗降低率反映了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是衡量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标志。非化石能源占比则体现了能源结构优化的程度。
环境质量层面重点关注空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状况。标准要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不低于80%,地表水达到或优于III类水体比例达到70%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不低于90%。这些具体数值为地方政府设定了清晰的目标,便于开展针对性治理工作。
生态建设部分强调森林覆盖率、湿地保护面积、生物多样性维护等指标。标准建议森林覆盖率应保持在40%以上,重要湿地得到有效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发挥。
经济增长质量维度注重绿色GDP核算、单位GDP碳排放量、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等。绿色GDP核算能够更准确反映经济发展的真实成本效益,而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则体现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方向。
最后公众满意度指标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数据,以了解民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感受。标准要求满意度得分需达到80分以上,这表明公众的认可和支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标准还规定了评价方法和程序,要求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定期更新数据并调整优化指标体系。这有助于保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时效性。
总之DB3502T 101-2023标准构建了一个较为完善的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评价框架,为地方政府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