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四川省固体废物堆存场所土壤风险评估的原则、程序、内容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固体废物堆存场所的土壤风险评估工作,为环境保护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oil Risk Assessment of Solid Waste Storage Sites in Sichuan Provi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Z 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四川省发布的DB51/T 2988-2022《固体废物堆存场所土壤风险评估技术规范》是一部重要的地方性技术标准,为固体废物堆存场所的土壤风险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操作指南。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1. 适用范围
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内各类固体废物堆存场所的土壤风险评估工作。这包括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等不同类型的固体废物堆存场所。明确适用范围有助于确保评估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术语与定义
标准对“风险评估”、“暴露途径”、“污染源”等核心术语进行了清晰界定。例如,“风险评估”被定义为通过识别、量化和评价固体废物堆存场所可能对土壤造成的潜在危害的过程。准确理解这些术语是开展评估工作的基础。
3. 评估流程
标准规定了风险评估的基本流程,包括前期准备、现场调查、数据分析、风险表征及风险管理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要求,比如在前期准备阶段需要收集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资料,在现场调查时需重点关注堆存物质种类、堆放方式以及周边环境状况。
4. 监测点布设
对于监测点的布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应根据堆存物特性、地形地貌等因素合理设置采样点位,并且要覆盖整个堆存区域及其影响范围。同时,还特别指出地下水监测井的位置选择应当避开污染物迁移路径上的障碍物。
5. 数据采集与处理
数据采集过程中应注意样品采集方法的一致性和代表性,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结果偏差。此外,对于获取的数据应采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手段进行整理分析,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6. 风险表征
风险表征部分详细描述了如何利用模型计算出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威胁程度,并结合实际情况判断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措施。此环节强调了定量分析的重要性,同时也考虑到了定性判断的作用。
7. 报告编制
最终形成的报告应当全面反映整个评估过程,内容涵盖基本信息、评估方法、主要发现、建议等内容。报告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决策的有效性,因此编写时务必做到逻辑严谨、表达清晰。
综上所述,《固体废物堆存场所土壤风险评估技术规范》不仅为四川地区提供了统一的技术框架,也为全国范围内类似工作的开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希望上述解读能够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