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柔性制造系统与集成中控制系统对象模型的架构、功能要求、数据交互及接口规范。本文件适用于基于柔性制造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和运维过程中的控制系统对象建模及相关应用开发。
Title: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 and Integration - Control System Object Model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2970-2022《柔性制造系统与集成 控制系统对象模型》是一项四川省地方标准,主要规范了柔性制造系统的控制系统对象模型。以下是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范围
- 该标准适用于柔性制造系统(FMS)中控制系统的对象建模。它定义了如何描述和组织FMS中的各种控制对象,以便实现系统的集成和互操作。
2. 术语和定义
- 柔性制造系统(FMS):由多个数控机床、物料输送装置、计算机控制系统等组成的自动化制造系统。
- 对象模型:一种用于描述系统中各个组件及其交互方式的抽象表示方法。
3. 对象模型结构
- 标准提出了一个分层的对象模型结构,包括:
- 顶层:系统级视图,展示整个FMS的整体架构。
- 中间层:子系统级视图,详细描述每个子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底层:设备级视图,具体到每个设备的功能模块。
4. 对象分类
- 物理对象:如机床、机器人、传感器等实际存在的硬件设备。
- 逻辑对象:如任务调度器、数据处理器等软件或算法层面的功能单元。
- 接口对象:用于不同对象之间通信的标准化接口。
5. 对象属性
- 每个对象都应包含以下基本属性:
- 唯一标识符:确保每个对象在系统中有唯一的身份。
- 状态信息:实时反映对象的工作状态。
- 参数配置:允许对对象的行为进行调整。
6. 对象间关系
- 定义了对象之间的多种关系,包括:
- 依赖关系:一个对象需要另一个对象才能正常工作。
- 协作关系:两个或多个对象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 继承关系:子对象从父对象继承某些特性。
7. 数据交换格式
- 为了保证不同厂商生产的设备能够相互配合工作,标准规定了统一的数据交换格式,包括数据编码规则、传输协议等。
8. 安全性要求
- 强调了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安全因素,例如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等措施,以防止未经授权的操作和数据泄露。
通过遵循这些条文,可以有效地构建高效、可靠且易于维护的柔性制造系统。这项标准不仅有助于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还促进了行业内的技术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