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救助管理机构为受助人员提供站内救助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质量与改进以及安全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范围内救助管理机构对受助人员的站内救助服务工作。
Title:Service Specification for In-station Assistance to Assisted Persons in Assistance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C9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2616-2022救助管理机构受助人员站内救助服务规范》是一项针对救助管理机构提供受助人员站内救助服务的地方标准。以下选取了其中一些重要条文并进行详细解读。
服务对象识别与评估
标准中规定:“救助管理机构应通过询问、观察等方式对受助人员的基本情况和需求进行初步了解,并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受助人员基本情况登记表》。”这一条强调了在救助开始阶段,工作人员需要细致地了解受助人的基本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身份信息、健康状况、家庭背景等。这样做有助于后续制定个性化的救助方案,确保救助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生活照料服务
关于生活照料服务,标准指出:“为受助人员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饮食,每日至少三餐,保证营养均衡;提供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清洁消毒。”这表明救助机构不仅需要满足受助者的基本生存需求,还应当关注其生活质量。比如,合理安排膳食结构以保障营养摄入,维持良好的居住条件来促进身心健康。
医疗保健服务
在医疗保健方面,标准要求:“对于有特殊医疗需求或疾病的受助人员,应及时联系医疗机构进行诊断治疗,并做好记录;定期组织健康检查,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这意味着当受助人员出现健康问题时,救助机构需迅速反应,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同时要长期跟踪他们的健康状态,以便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心理咨询服务
心理咨询服务部分提到:“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定期开展心理疏导活动,帮助受助人员缓解心理压力。”此条规定旨在通过心理干预手段改善受助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减轻因流浪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心理创伤,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安全保障措施
最后,在安全保障措施上,标准强调:“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防火防盗、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内容,确保救助场所的安全稳定运行。”这提醒救助机构必须重视安全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各种潜在风险,保护受助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
以上是对《DB45/T 2616-2022救助管理机构受助人员站内救助服务规范》部分内容的深入解析,旨在指导实际操作过程中遵循科学合理的程序,提升服务质量,真正实现对弱势群体的有效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