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桥梁结构健康信息化监测的基本要求、系统设计、数据采集与处理、评估与预警、运行维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内各类公路和城市桥梁的健康信息化监测系统的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formation-based Health Monitoring of Bridge Structur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6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桥梁结构健康信息化监测技术规范》(DB42/T 1951-2023)是由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的,旨在指导桥梁结构健康信息化监测工作。以下是对该规范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术语和定义
在规范的第3章中明确了多个专业术语,例如“桥梁结构健康信息化监测”被定义为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桥梁结构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控、数据分析与评估的过程。这一定义强调了信息化的重要性,意味着监测不仅仅是数据采集,还包括了数据处理和决策支持。
监测系统构成
根据第4章的规定,桥梁结构健康信息化监测系统应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传感器网络、数据采集设备、数据传输单元、数据存储及处理服务器以及用户终端。其中,传感器网络的设计需要考虑桥梁的具体类型和环境条件,确保能够准确捕捉到桥梁的关键参数变化。
监测内容与频率
规范要求监测内容涵盖桥梁的主要结构部件如主梁、桥墩等,并且特别提到对于特殊结构形式的桥梁还应当增加相应的监测项目。关于监测频率,建议根据桥梁的实际状况设定合理的周期,通常情况下定期监测间隔不应超过一年,而对于处于高风险状态下的桥梁则需加密监测频次。
数据分析与预警机制
第6章指出,在获取原始监测数据后,应当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预处理,去除异常值并校正误差。之后利用统计学模型或者人工智能算法建立桥梁结构性能评估体系。一旦发现任何可能威胁到桥梁安全性的迹象时,立即启动预警程序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维护保养与档案管理
最后,在第7章中提到为了保证整个系统的长期有效运行,必须制定详细的维护计划,包括但不限于定期检查硬件设施的工作状态、更新软件版本等内容。同时,所有相关的监测记录都应当妥善保存,形成完整的电子文档以便日后查阅。
以上就是对《桥梁结构健康信息化监测技术规范》(DB42/T 1951-2023)部分核心内容的解析。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