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春油菜田中油菜露尾甲、茎象甲、黄条跳甲、角野螟虫害智能调查识别的技术要求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春油菜田主要虫害的智能调查与识别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telligent Survey and Identification of Rapeseed Weevil, Stem Weevil, Yellow-striped Flea Beetle, and Plutella in Spring Rapeseed Fiel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2079-2022《春油菜田油菜露尾甲、茎象甲、黄条跳甲、角野螟虫害智能调查识别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青海地区春油菜田主要虫害的智能调查与识别技术规范。该标准对油菜田中四种常见虫害的智能识别技术进行了系统性规定,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
标准明确提出了“智能调查”这一核心概念,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图像识别、物联网监测等方法对田间虫害情况进行自动化采集与分析。同时,“特征数据库”被定义为包含各类虫害典型特征信息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撑智能识别模型构建。这些基础定义为后续具体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框架。
2. 智能识别系统组成
根据标准要求,智能识别系统应由前端数据采集设备(如高清摄像头)、后端处理服务器以及云端存储与分析平台三部分构成。其中,前端设备需具备高分辨率成像能力,并支持多角度拍摄以捕捉不同生长阶段虫体细节;后端则负责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及分类算法执行;而云端平台主要用于长期数据积累与模型优化迭代。这种分层架构确保了系统的高效性和可扩展性。
3. 数据采集方法
对于每种虫害,标准均给出了详细的采样方案。例如,在采集油菜露尾甲样本时,建议选择晴朗天气条件下上午9点至下午4点之间进行,每隔5米设置一个固定观测点,每个点连续拍摄至少20张清晰照片。此外,还特别强调了光线条件的重要性,认为自然光环境下获取的图像质量最佳,有助于提高后续识别准确率。类似地,其他三种虫害也有各自特定的采样时间和频率要求。
4. 特征提取与模型训练
为了实现精准识别,标准指出必须建立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识别模型。首先需要从大量实地采集的数据中提取有效特征,包括但不限于虫体形态学参数(如体长、宽度)、颜色分布模式以及纹理特性等。接着采用卷积神经网络等先进算法对这些特征进行学习,并通过交叉验证等方式不断调整优化模型性能直至达到预定精度目标。值得注意的是,标准还特别提到模型训练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不同区域气候条件差异可能带来的影响,从而增强模型适应性。
5. 结果输出与应用
最后,标准明确了智能识别结果的形式及其应用场景。识别结果应当以表格或图形化界面展示,包含虫害种类、数量统计以及危害程度评估等内容。这些信息可以作为农业生产者制定防治措施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也便于农业管理部门掌握全区病虫害发生动态,及时采取统防统治行动。另外,鼓励将此技术应用于智慧农业系统建设当中,推动传统种植业向现代化方向转型。
综上所述,《春油菜田油菜露尾甲、茎象甲、黄条跳甲、角野螟虫害智能调查识别技术规程》不仅为解决青海地区春油菜田主要虫害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导,也为全国范围内类似情况下的虫害防控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