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建设项目使用草原现状调查的基本原则、工作程序、技术要求和成果编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行政区域内建设项目使用草原的现状调查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urr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of Grassland Use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20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2067-2022《建设项目使用草原现状调查技术规范》是青海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草原现状调查工作,为建设项目占用草原的审批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调查范围确定
标准指出,调查范围应包括拟建项目直接影响到的所有草原区域。具体而言,对于线性工程如公路、铁路等,其调查范围应从中心线向两侧各延伸一定距离,这一距离需根据工程规模及可能影响程度来确定。例如,高速公路的调查宽度通常为两侧各50米,而普通公路则为两侧各30米。
数据采集方法
在数据采集方面,标准强调采用遥感影像解译与地面核查相结合的方法。遥感影像的选择上优先使用分辨率不低于1米的卫星或航拍图像,并且要求最近一次拍摄时间距调查开始时间不超过两年。地面核查时,每个样方面积不得小于1公顷,且样方数量应满足统计学上的可靠性要求。
草原类型划分
关于草原类型的划分,标准采用了基于植被盖度、植物种类组成以及土壤条件的综合分类体系。具体分为高寒草甸草原、温性草原、低地草甸等几大类。每种类型的典型特征被明确列出,比如高寒草甸草原具有较高的植被盖度(一般大于70%),而温性草原则以禾本科植物为主导。
环境影响评估
在环境影响评估部分,标准提出了具体的指标体系,其中包括生物多样性指数、土壤侵蚀风险等级以及碳储量估算等内容。特别提到,在计算碳储量时应考虑不同植物群落的固碳能力差异,例如灌木林地的固碳效果显著高于草地。
报告编制要求
最后,报告编制必须遵循完整性原则,涵盖所有调查结果并附上必要的图表资料。报告中还应当包含对潜在环境问题的分析以及相应的保护措施建议。此外,所有数据记录需保持原始性和真实性,任何修改都应在文档中予以说明。
以上内容是基于DB63T 2067-2022标准中的关键点所做的深入解析,希望能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