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基于红外相机的野生动物监测的技术要求、设备布设、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分析及成果应用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范围内利用红外相机进行野生动物监测的相关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ildlife Monitoring Based on Infrared Cameras
中国标准分类号:Z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2063-2022 基于红外相机的野生动物监测技术规程》是一部专门规范红外相机在野生动物监测中应用的技术标准。以下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设备选型部分,标准指出选择红外相机时应优先考虑具备高灵敏度、低功耗和防水防尘功能的产品。例如第4.1条明确规定,“红外相机的有效感应距离不应低于20米,并且具备夜视能力”。这一要求确保了即使在夜间或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也能准确捕捉到野生动物的活动影像。
其次,在布设方案制定上,标准强调要根据监测区域的具体环境条件来合理规划相机位置与密度。如第5.2条规定,“对于森林覆盖面积较大的区域,每平方公里至少需要布置5台红外相机”。这有助于提高数据采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避免因布点不合理而导致监测盲区。
再者,关于数据处理环节,标准提出了明确的操作流程。第7.3条提到,“所有收集到的照片和视频资料都必须进行分类整理,并建立详细的数据库记录”,并且“任何涉及濒危物种的信息都需特别标注并上报相关部门”。这样做不仅便于后续分析研究,还能有效保护敏感物种资源。
最后,在安全防护措施方面,标准也作出了严格规定。第8.1条要求,“操作人员在野外作业时必须穿戴必要的防护装备,并携带应急通讯工具”。此外还特别强调了遵守当地法律法规的重要性,不得随意干扰或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
综上所述,《DB63T 2063-2022》从设备选型、布设方案、数据处理到安全保障等多个维度,为基于红外相机的野生动物监测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持。这些内容体现了标准化管理理念,对于提升监测效率、保障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