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青海省规模化设施农业面积遥感监测的技术要求、工作流程、数据处理与成果输出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范围内规模化设施农业面积的遥感监测及相关管理工作。
Title:Specifications for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of Large-scale Facility Agriculture Area in Qinghai Provi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2056-2022规模化设施农业面积遥感监测规范》是青海省发布的关于设施农业遥感监测的技术标准。以下对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解读: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规模化设施农业面积遥感监测的基本要求、技术流程、质量控制等内容,适用于青海省范围内设施农业的面积监测工作。
二、术语和定义
1. 规模化设施农业:指具有一定规模且采用现代化设施进行生产的农业类型。这一定义明确了监测对象为具有较大规模并应用现代技术手段的农业生产活动。
2. 遥感监测:利用卫星或航空器获取地表信息,并通过分析处理来实现对目标区域状况了解的方法。它强调了非接触式的数据采集方式及其在农业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三、基本要求
1. 数据源选择:应优先选用分辨率不低于2米的空间分辨率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来源。这是因为较高分辨率能够更清晰地分辨出具体地块边界及内部特征,从而提高监测精度。
2. 时间节点:通常情况下,春季播种前后的影像最为理想。此时作物尚未完全覆盖地面,便于识别不同类型的设施结构;而秋季收获之后则有利于评估全年生产成果。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四、技术流程
1. 数据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等步骤,确保原始影像质量符合后续分析需求。例如,通过辐射校正消除大气干扰因素的影响,使图像亮度值反映真实地物反射特性。
2. 监测单元划分:根据行政界线、道路等因素将研究区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小单元。这样做有助于简化复杂问题,便于逐个单元开展精细化分析。
五、质量控制
1. 内业检查:由专业人员对照原始影像审查分类结果是否准确无误。若发现错误应及时修正直至达到合格标准为止。
2. 外业验证:随机抽取一定比例样本点实地考察核实。这一步骤对于验证内业处理效果至关重要,可以有效避免因人为疏忽导致的重大偏差发生。
以上就是对该标准部分内容较为详细的阐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