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地质钻孔光纤多参量监测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监测设计、施工与安装、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分析与解释及成果提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地质钻孔中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多参量监测实施,其他类似工程可参照执行。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mplementation of Optical Fiber Multi-parameter Monitoring in Geological Borehol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4403-2022《地质钻孔光纤多参量监测实施技术规范》是一项江苏省地方标准,规定了在地质钻孔中采用光纤传感技术进行多参量监测的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利用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对地质钻孔内温度、应变等物理量进行连续监测的设计、施工和数据分析。这项技术特别适合于岩土工程、矿山安全等领域。
技术要求
1. 传感器选择与布置:标准要求选用高质量的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并根据监测目标合理布置传感器位置。例如,在监测地下水位变化时,需确保传感器能够覆盖整个潜在影响区域。
2. 数据采集系统:明确规定了数据采集频率、分辨率及存储方式等内容,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建议使用高精度的数据采集设备,并定期校准。
3. 数据分析方法:提出了基于波形分析法、时域反射法等多种数据分析手段来处理获得的数据,以便准确判断地质状况的变化趋势。
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 钻探作业期间应小心操作,避免损坏已安装好的光纤线路。
2. 在安装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光纤不受外界环境因素干扰,如温度过高或化学腐蚀等。
3. 定期检查光纤连接处是否牢固可靠,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结论
通过遵循DB32/T 4403-2022《地质钻孔光纤多参量监测实施技术规范》,可以有效提高地质钻孔内多参量监测工作的效率与准确性,为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