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金白杨嫁接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圃地选择与准备、砧木培育、接穗采集与贮藏、嫁接方法、嫁接后管理、出圃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范围内金白杨嫁接育苗生产及其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afting and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Populus alba 'Aur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金白杨嫁接育苗技术规程》(DB14/T 2572—2022)是由山西省发布的关于金白杨嫁接育苗的技术规范。这一标准为金白杨的嫁接育苗提供了系统化的指导,确保了苗木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范围”部分明确指出该标准适用于金白杨的嫁接育苗全过程,包括接穗采集、砧木选择、嫁接操作以及后期管理等环节。这为从事金白杨育苗工作的人员提供了全面的操作指南。
其次,在“术语和定义”中对关键概念进行了界定。例如,“接穗”是指从优良母树上剪取下来的用于嫁接的部分;“砧木”则是承受接穗并为其提供养分的基础植株。这些定义有助于从业者准确理解标准内容,避免因术语误解导致的技术偏差。
再者,“接穗采集”章节强调了接穗应当来自生长健壮、无病虫害且年龄适中的母树。采集时间最好选在春季萌芽前或秋季落叶后,这样可以保证接穗的生命力和成活率。同时要求接穗长度控制在15-20厘米之间,并保留3-5个饱满芽眼,以利于后续的愈合生长。
对于“嫁接方法”,标准推荐采用切接法或舌接法两种方式。切接法适合于直径相近的砧木与接穗,而舌接法则更适用于两者直径差异较大的情况。无论哪种方法,都需注意刀具锋利度,保证切口平滑整齐,增加愈合几率。
此外,“嫁接后的管理”部分也非常重要。建议及时检查嫁接部位是否紧密贴合,若发现松动应立即重新绑扎。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度积水,定期清除杂草,防止病虫害侵袭。特别是在幼苗期,要适当遮荫,减少强光直射对新芽的影响。
最后,“检验规则”明确了苗木质量评定的标准。包括但不限于高度、地径、叶片数量及色泽等指标。只有达到合格标准的苗木才能出圃栽种,从而保障最终造林效果。
综上所述,《金白杨嫁接育苗技术规程》(DB14/T 2572—2022)从多个维度规范了金白杨嫁接育苗流程,旨在提高苗木成活率和森林建设成效。通过严格遵循上述规定,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还能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