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豆品种牡豆11的生产技术要求,包括选地、整地、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环节的技术措施。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大豆种植区牡豆11品种的生产与推广。
Title: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oybean Variety Mudou 11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10T 082-2022《大豆品种牡豆11生产技术规程》是黑龙江省发布的关于大豆种植的技术规范。该标准对牡豆11的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了系统规定。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一、品种特性描述
标准明确指出,牡豆11为高油大豆品种,其蛋白质含量不低于38%,脂肪含量不低于21%。这表明该品种适合用于榨油或兼用型加工用途。在栽培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其高油特性,在肥水管理上需注重磷钾肥施用。
二、适播期与播种密度
标准推荐的适宜播种期为4月25日至5月10日。此期间气温稳定在10℃以上有利于种子萌发。建议每公顷保苗株数控制在25万至30万株之间。通过合理密植可提高单产水平,同时避免群体过密导致通风透光不良。
三、田间管理要点
1. 施肥方案: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氮磷钾复合肥;追肥应在初花期和结荚期分两次进行,重点补充磷钾肥。
2. 灌溉要求:苗期保持土壤湿润即可,开花结荚期需保证充足水分供应,但要防止积水造成烂根。
3. 中耕除草:出苗后及时进行中耕松土,促进根系发育;整个生育期内应多次人工拔除杂草。
四、病虫害综合防控
针对灰斑病、食心虫等常见病虫害,标准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提倡使用生物农药替代化学药剂,减少环境污染。具体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以及物理诱捕等非化学手段。
五、收获与储存
当籽粒含水量降至15%以下时即可开始机械收获。收获后应及时晾晒干燥,确保入库前水分含量不超过13%。长期储存期间要注意防潮防虫,定期检查粮情变化。
以上内容涵盖了该标准的核心内容,旨在指导农户科学种植牡豆11品种,实现优质高效生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