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利用黑木耳菌渣栽培花脸香蘑的技术要求,包括栽培场地选择、菌种制备、菌渣处理、培养管理及采收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以黑木耳菌渣为基质进行花脸香蘑栽培的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ng Tricholoma matsutake Using 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 Spent Substrat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10T 076-2022《黑木耳菌渣栽培花脸香蘑技术规程》是黑龙江省地方标准,该标准对利用黑木耳菌渣栽培花脸香蘑的技术要求进行了系统规范。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选址与设施
标准指出栽培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且远离污染源的地方。栽培设施需具备良好的通风和保湿条件,同时要确保冬季能够保温,夏季可以降温。这一要求旨在为花脸香蘑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避免因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其正常发育。
培养基质配制
培养基质以黑木耳菌渣为主要原料,辅以适量稻壳、玉米芯等有机物质。标准强调了基质pH值应控制在5.5至6.5之间,并且含水量保持在60%左右。这是因为花脸香蘑偏好微酸性环境,过高或过低的pH值都会抑制其生长。此外,合理的含水量有助于维持菌丝体的新陈代谢活动。
栽培管理
在接种后初期,应保持室内温度在18℃至22℃范围内,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并定期通风换气。随着菌丝体逐渐覆盖整个培养料表面,可适当降低湿度至80%左右,并逐步提高温度至20℃-24℃。此阶段还需注意防止杂菌感染,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收获与加工
当子实体完全展开但尚未开伞时即可采收。采收时应使用锋利刀具贴近基部割除,避免损伤周围组织。收获后的花脸香蘑需要及时进行预冷处理,然后按照市场需求分级包装。对于不用于即食的产品,则需经过干燥或其他方式保存,以延长货架期。
通过遵循上述标准中的各项规定,在充分利用废弃物资源的同时也能有效提升花脸香蘑的产量与品质,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