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棚黄瓜农机农艺融合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环境条件、品种选择、播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大棚黄瓜的机械化与农艺相结合的标准化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tegrated Cultivation of Greenhouse Cucumber with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nd Agronomy in Shando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大棚黄瓜农机农艺融合栽培技术规程》(DB3713/T 255-2022)是由山东省临沂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大棚黄瓜的种植过程,推动农机与农艺的深度融合。以下将从几个关键点对这一标准进行深入解读。
一、品种选择
标准明确指出,应选用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的优质高产品种。例如,“津优38”等品种因其抗病性强、产量高等特点被推荐使用。这不仅能够提高作物的适应性,还能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实现绿色生产。
二、土壤管理
在土壤管理方面,标准强调了深耕翻土的重要性。要求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深翻作业,深度不低于30厘米,并结合施用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此外,还提倡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合理配比氮磷钾比例,避免过量施肥导致环境污染。
三、播种育苗
关于播种育苗环节,标准规定了适宜的播种时间以及育苗方式。通常情况下,春季播种时间为3月中旬至4月初,秋季则为8月下旬至9月上旬。同时建议采用穴盘育苗法,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幼苗生长环境,提高成活率。
四、田间管理
在田间管理部分,标准提出了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包括适时浇水、合理密植、及时整枝打叉等内容。特别是在水分管理方面,强调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防止积水造成根系缺氧;而对于整枝打叉,则需注意保留足够的叶片以保证光合作用效率。
五、病虫害防治
对于病虫害防治,标准倡导综合防控策略。一方面要加强田间巡视,早发现早处理;另一方面则要充分利用物理方法如黄板诱杀、防虫网覆盖等措施来减少化学农药的依赖。另外,在必要时才可选用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或化学农药,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六、收获储藏
最后,在收获储藏阶段,标准也给出了具体指导。规定了最佳采收时期,并提醒农户在采摘后尽快预冷处理,然后存放在温度为10℃左右、相对湿度保持在90%以上的环境中,以延长保鲜期。
综上所述,《大棚黄瓜农机农艺融合栽培技术规程》(DB3713/T 255-2022)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实施,为促进黄瓜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它不仅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还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