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麦赤霉病综合防治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农业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措施及监测与预警技术。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小麦赤霉病的综合防治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tegrated Control of Wheat Fusarium Head Bligh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小麦赤霉病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山东省发布的DB37/T 1508-2022《小麦赤霉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为科学防控提供了依据。以下选取部分关键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在监测预警方面,规程强调要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准确掌握病害发生动态。要求在小麦抽穗扬花期每天调查一次,当田间病株率达到10%时应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指导农户采取措施。
在品种选择上,规程推荐选用抗病性好的品种如鲁原系列、山农系列等。同时要注意合理布局,避免单一品种连年种植,以减少病原菌积累。
化学防治是关键环节,规程规定首次用药应在50%以上的小麦扬花时进行,可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等药剂。强调两次施药间隔5-7天,视病情发展可喷施第三次。
此外规程还提到非化学防控措施的重要性,包括合理轮作倒茬、适期播种、平衡施肥等。提倡使用生物制剂如枯草芽孢杆菌等辅助防治。
规程特别指出,不同地区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发病规律调整具体措施,做到因地制宜、精准防控。通过这些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风险,保障粮食安全。